~以下文章及照片係自新竹城隍廟網站轉載~
(一)城隍的由來:
城隍的信仰,在中國源遠流長。一般人均認為陰界與陽間一樣,也有其社會組織,城隍即為陰間的父母官。儒家敬天畏神即承認世界有陰陽之隔。但有城隍的觀念卻是從道家開始;易經有載:「城復于隍,勿用師」即為明證。但設置城隍並建廟祭祀卻是道教成為民間的宗教信仰以後的事。
城隍為兼管陰陽的神。在陽間司懲兇罰惡導正社會風氣之職。在陰間則專司人間善惡之記錄、通報、審判、移送之職。有點類似人間之警察、檢查官及法官的綜合體。遇有善事則通報天庭;遇有惡事則通報地府。閻王之生死簿即據此登載人的一生善惡。
新竹都城隍廟據歷史記載,初創於清初乾隆十三年,其址位於清代竹塹城之城中心附近,坐東朝西,歷經幾次修建,至清末光緒年間大體已經完成了三殿的規模。
(二)修建紀要:
如果要進一步明瞭乾隆年間初建時的規模,從文獻尚無法考證。目前僅知較早的記載出現於同治十年的淡水廳志,確定其位置在廳署右側,廳署在1875年改為新竹縣衙,1895年之後日治時期充為郡役所。
淡水廳志指出嘉慶四年(1799年)增建後殿,祀觀音佛祖。嘉慶八年(1803年)在西畔添建觀音殿(即今法蓮寺),而後殿改祀城隍夫人。至道光八年及三十年又有重修記載。
(三)建築特色:
新竹城隍廟的建築雖為1924年改築後之結果,在台灣寺廟史上具有多方面的價值,它代表著一九二O年代寺廟藝術的一個高峰,出自泉州溪底派名匠王益順之設計與建造,這一派的寺廟在台灣以台北龍山寺與孔廟、鹿港天后宮及南鯤身代天府為代表作,經過比較分析,我們發現新竹城隍廟具有諸多特色:
1.在佈局方面,城隍廟、法蓮寺與護室三者並列,形成較寬闊的正立面與連續的廟埕,並有照璧與轅門,為全台罕見。
2.城隍廟的大木結構,運用了藻井、平闇天花與移柱技巧,表現了高明精煉的技巧,特別是木料壯碩,極為堅固。
3.城隍廟的石雕,大量運用泉州 石與玉昌湖青草石,兩種色澤石材交替組合,雕工精湛,包括水磨沉花,剔地起突與內枝外葉諸法,藝術水準極高。
4.城隍廟前殿中門的石獅為極優之青斗石所雕,造形玲瓏可愛,為台灣眾多石獅中神態最可親者,近年曾被列入郵票圖案,遠近馳名。
5.城隍廟屋頂造形多用四重歇山,其前殿、鐘鼓樓與正殿係利用厚牆作出側向屋頂,以硬山的構造創出歇山的造型,豐富了屋頂的高低層次。
6.護室自成一格,有獨立的庭院與門樓,但亦與法蓮寺相通,可謂隔而不絕,其平面佈局靈活,亦全台所罕見。 |